管帶機正常運行時進行認真巡檢和必要的及時調整是防范膠帶翻帶的重要措施之一。另外,還必須進行一些改造:
1、機尾導料槽安裝限流板。瞬時流量不大于300t/h是管帶機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上述原因分析時說到瞬時流量有達到400t/h的情況,這是造成脹管,并可能導致翻帶的重要原因。避免瞬時超大流量的煤進入管帶機,除加強協調、監督外,進行必要的改進是積極的。為此,在機尾導料槽出口處安裝了限流板。限流板的流通面積需經過多次試驗才能確定,如果小了,影響到正常運輸;如果大了,就失去了限流的作用。安裝限流板后,消除一個重大隱患,達到了預期效果。
2、調整導向壓帶輪角度、增加一組壓帶輪。為了保證導向壓帶的可靠性,在膠帶圓管成形前設置了兩組導向壓帶輪,前后兩組壓帶輪的傾斜角度不應相同,而應有梯度,靠近尾部滾筒的傾斜角度應大一些,另一組的傾斜角度應小一些。傾斜角度具體多大,應根據現場確定,原則是保證槽形膠帶很平滑地過渡到圓形。為防止意外(如突然有一組壓帶輪損壞或固定螺栓松動而不能有效壓住膠帶邊緣),在靠近尾部滾筒一側增加了一組壓帶輪,這種增加,花費很少,但導向壓帶的可靠性近乎百分之百。
3、延長展開段。對于圓管直徑250mm的管帶機,通常的設計要求其展開段長度最小不應低于6.25米,而現場的展開段實際也就在7米左右。對于疊口位置正常的,這樣長度的展開段應該夠了,但要保持疊口始終處于理想的位置是不可能的,也不現實。一旦圓管扭轉過度,疊口就會遠遠偏離理想位置,由于展開段較短,沒有足夠的緩沖,圓管膠帶來不及展開就進入傳動滾筒,造成翻帶。在現場位置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延長展開段長度有利于管帶機的穩定運行。
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將部分PSK托輥組改成槽形托輥組,槽形角度從60 、45 、30 、20 、10 逐步過渡。為保證圓管膠帶的展開,在30 槽形角附近增設展開壓帶輪。
相近信息: |